童詩是一種心靈的原動力,也是詩人發(fā)出的第一次童年的聲音。這時,詩歌中的音樂和時間一次次被釋放出來,然后在一個個童話里消失,而那些灑落在語言岸邊的光芒不會消失……
我不知道……
作者:(西班牙)希梅內(nèi)斯
翻譯:林之木
我不知道應該怎樣
才能從今天的岸邊
一躍而跳到明天的岸上。
滾滾長河夾帶著
今天下午的時光
一直流向那無望的海洋。
我面對著東方、西方,
我向南方和北方張望……
只見那金色的現(xiàn)實,
昨天還纏繞著我的心房,
現(xiàn)如今卻像整個天空
分崩離析,虛無迷茫。
……我不知道應該怎樣
才能從今天的岸邊
一躍而跳到明天的岸上。
阿多尼斯曾在詩中說:“什么是岸?/波濤休息的枕頭?!保ㄑc國譯)。而在希梅內(nèi)斯這里,時間就是一條河流,最終都要流向更廣闊的大海。如果可以從今天的此岸跳到明天的彼岸,那么我們?nèi)绾味冗^這中間的時光呢?詩歌是陌生世界的向?qū)?,希梅?nèi)斯渴望從中尋求答案,然而時間的謎團在嘀嗒、嘀嗒的回聲中成為一種永恒的想象,無論詩人望向何方,迷茫的現(xiàn)實始終纏繞心間,揮之不去。這與孔子的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”有著同樣的感受。
《悲哀的詠嘆調(diào)》,作者:(西班牙)胡安·拉蒙·希梅內(nèi)斯,譯者:趙振江,出版社:漓江出版社,出版年:1997年。
在這首詩出現(xiàn)的“時間——空間——時間”的結(jié)構(gòu)中,即使在剎那間,也蘊藏著永恒。對此,詩人博爾赫斯在《永恒史》中這樣說道:“永恒是純粹的今天,是無限的即刻和光明的結(jié)果?!保▌⒕﹦?、屠孟超譯)。今天是正在發(fā)生的時間,也是通往明天的暗河。因此詩人在結(jié)尾又回到原點:“我不知道應該怎樣……”焦慮與茫然如水般四處蔓延,沒有留下任何珊瑚與貝殼。花朵的語言是它的芬芳,時間的語言是它的流淌,今天與明天無限延伸的盡頭就是時間的奇跡:
夜歌
作者:(西班牙)希梅內(nèi)斯
翻譯:趙振江
玫瑰的芳香
向那里傳送!
在你迷失中將它收攏!
月亮的光芒
向那里傳送!
在你的充實中將它收攏!
小溪的歌聲
向那里傳送!
在你的自由中將它收攏!
希梅內(nèi)斯詩歌的顏色是自然的顏色,充滿芬芳、光芒和小溪的歌唱。詩人將這一切命名為“夜歌”,不僅因為這是他夜晚的見聞與感受,更因為這些意象的組合像是一個孩子的成長史,從開始的迷失(少年)到漸漸充實(青年)、自由(老年),仿佛在詩中,我們瞬間走完一生。沒錯,即使黑夜的花瓣層層將我們包裹,我們終將獲得內(nèi)心的收攏。詩人與他的詩歌關(guān)系就像《小銀和我》一樣美好。于是,希梅內(nèi)斯在《春天》中說道:“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充滿光明的世界里,這世界是一朵巨大的火紅玫瑰花。”(孟憲臣譯)。在如鏡的水面消失……
青春
作者:(西班牙)阿萊桑德雷
翻譯:祝融
你輕柔地來而復去,
從一條路
到另一條路。你出現(xiàn),
爾后又不見。
從一座橋到另一座橋。
——腳步短促,
歡樂的光輝已經(jīng)黯然。
青年也許是我,
正望著河水逝去,
在如鏡的水面,你的行蹤
流淌,消失。
《克勞斯:圣誕節(jié)的秘密》劇照。
青春在此也幻化成河,從一條路到一座橋,河水流逝,時間暗涌,沒有什么會永遠停留在那里,唯有詩句還在訴說曾經(jīng)的記憶。我們耐心等待,作為有生命的人與無生命的事物一起在時間里悄無聲息地走著,直到最后將時間也忘掉,不留行蹤,水中只?!鞍雮€月亮”:
半個月亮
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
翻譯:戴望舒
月亮在河上移動。
天空多么寧靜!
當她慢慢地收割
河水古老的顫動,
一只年輕的青蛙
把她當作一面小鏡子。
波斯有個比喻說:“月亮是時間的鏡子。”月亮、時間和鏡子組成了一個全新的童話迷宮。而在洛爾迦這首詩中,月牙的影子邁著圓圓的步子在河面緩緩移動,它像一個鐮刀將一個個波浪收割,而在青蛙眼中月亮就是一個明亮的鏡子,閃閃爍爍。仿佛這只青蛙像愛麗絲一樣,可以穿過鏡子,進入另一個世界。這讓我想起洛爾迦的另一首詩:“青蛙多么機靈/他們不讓鏡子安靜?!保ā端苫ā?,戴望舒譯)。在洛爾迦的詩中,鏡子還會化為“光的貝殼”和“露珠母親”(《隨想》,陳實譯),帶著細細的生命的光輝,洛爾迦喜歡將自己的心涂成了各種顏色,尤其是不斷長出嫩芽的綠色。
《深歌與謠曲》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,譯者:趙振江,出版社:上海譯文出版社,出版年:2012年3月。
多年后,顧城在《愛的日記》一詩中回應了這種心靈:“我好像,終于/碰到了月亮/綠的,滲著藍光/是一片很薄的金屬紐扣吧/釘在紫絨絨的天上?!鳖櫝墙o出了這種詩意的呼應的答案:“真正使我震驚的是西班牙和它的那個語系的文學——洛爾迦、阿爾貝蒂、阿萊桑德雷、聶魯達。他們的聲音里有一種白金和烏木的氣概,一種混血的熱情,一種絕對的精神,這聲音震動了我?!睆哪撤N意義上來說,優(yōu)秀的詩人都是心性相通的,最終被天真的世界照亮。下面請看“海螺”的空間之歌:
海螺
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
翻譯:趙振江
人們帶給我一個海螺。
一個地圖上的海洋
在里面為它歌唱。
陰影和銀白色魚兒
游動的水
充滿我的心房。
人們帶給我一個海螺。
詩人與海螺融為一體,心靈中溢出著海螺的回聲。一個死去的海螺只能在地圖的海洋中獲得新生,陰影、白魚和水一下子涌入詩人的心房,此時,一個海螺也是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。這也就是詩人靈感的“源頭活水”,一切隨著幻想游走,慢慢地一種無意識的東西傾瀉成語言內(nèi)部的神秘力量?!靶撵`啊,轉(zhuǎn)動/轉(zhuǎn)動吧,心靈”(趙振江譯),通過想象的輕盈一躍,詩人便將無數(shù)個奇妙的世界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。哪怕在無聲的世界,他也能聽見許多隱藏的聲音:
啞孩子
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
翻譯:戴望舒
孩子在找尋他的聲音。
(把它帶走的是蟋蟀的王。)
在一滴水中
孩子在找尋他的聲音。
我不是要它來說話,
我要把它做個指環(huán),
讓我的緘默
戴在他纖小的指頭上。
在一滴水中
孩子在找尋他的聲音。
(被俘在遠處的聲音,
穿上了蟋蟀的衣裳。)
洛爾迦的詩里有歌聲的精靈,歌里有詩意的童話。詩人幻想了一個啞巴孩子的內(nèi)心獨白,他的聲音被偷走了,從而喪失了說話的能力。大家試想一下,一個孩子不會說話是多么的痛苦和無助啊,然而,他/她是天生喪失話語嗎?我想并不是:“把它帶走的是蟋蟀的王?!币簿褪钦f,詩人幻想是蟋蟀掠奪了他/她的聲音。后來這個孩子甚至變得盲目,他試圖到一滴水中去尋找,他不是為了讓自己能開口說話,而是想把這種聲音做成指環(huán)戴在指頭上,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。
當然,蟋蟀只是一種情感的象征,透過蟋蟀之眼看孩子的世界,會減輕他失聲的悲傷。詩人洛爾迦的詩歌節(jié)奏、氣息、音樂就像蟋蟀翅膀上的紋路一樣迷人,充滿著自然的神秘氣息。在詩的結(jié)尾,一切又回到蟋蟀之中,與詩的開頭呼應,形成一個語言的圓環(huán),在虛與實的變幻中,強大的隱喻的謎團開始誕生,語言中一種不可自抑的力量在運行詩的宇宙,盛開著聲音的花蕾。
《克勞斯:圣誕節(jié)的秘密》劇照。
何為隱喻?亞里士多德在《修辭學》里認為所有的隱喻都產(chǎn)生于兩個不同事物之間共同之處的直覺。比如在這首詩中,詩人不用“好像”“如同”等比喻的方法,而是將這種修辭隱藏了起來,直接描述對事物的感受、想象和聯(lián)想,這也是洛爾迦重要的詩歌寫法。正如他在《印象與風景》一書的序言中所說:“詩歌存在于一切事物,丑陋的,美麗的,惹人厭惡的;難的是知道如何發(fā)現(xiàn)詩歌,如何喚醒靈魂里深邃的湖?!保ㄍ籼彀g)。萬事萬物都有屬于它的聲音,人和蟲子一樣,那里有我們未知的命運在走著,仿佛“只需一只蝴蝶/就足以將你熄滅?!保ā斗从场?,趙振江譯),這時,每個目擊下面這首詩的人都是“獵人”,因為你見證了鴿子生命的消逝:
獵人
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
翻譯:戴望舒
在松林上,
四只鴿子在空中飛翔。
四只鴿子
在盤旋,在飛翔。
掉下四個影子,
都受了傷。
在松林里,
四只鴿子躺在地上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,也許在另一個世界,它們才是生命的主體,而我們不過是影子的影子?影子們喜歡玩耍、游行、踢踏行進:“扶手的影子、提燈的影子/上床睡覺的孩子的影子/所有陰影‘踏、踏、踏’走進/黑暗的夜,懸在頭頂?!保ㄊ返傥纳队白佑涡小?,漪然譯)。在洛爾迦這首詩中,鴿子消失了,出現(xiàn)的只有它的影子,是的,鴿子與它的影子開始分離。這里似乎有種電影般的鏡頭感,獵人槍聲一響,萬物寂靜如謎。詩人沒有寫四只鴿子是怎么被子彈穿過身體流血死亡的場景,而是說四只鴿子的影子都受傷了,掉在了地上。這種隱喻的寫法削弱了死亡帶來的痛苦,語言簡潔而快速,象征神秘而多變,賦予了整首詩以非凡的洞察力。
《洛爾迦的詩》,作者:(西班牙)洛爾迦,譯者:戴望舒 陳實,出版社:花城出版社,出版時間:2012年6月。
費德里科·加西亞·洛爾迦(又譯洛爾卡)(1898—1936),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西班牙詩人、劇作家、戲劇導演,主要作品有詩集《吉卜賽人謠曲集》《深歌集》《詩人在紐約》,戲劇《血的婚禮》等,對世界詩壇產(chǎn)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洛爾迦把詩歌與西班牙民間歌謠自然地結(jié)合起來,創(chuàng)造出全新的詩歌形式。那種神秘的音樂性,將我們帶回最初的生命的本源:“對我自己來說,我仍覺得像個孩子。童年的感情依然伴隨著我。還是我昨天同樣的笑,我童年的笑,鄉(xiāng)下的笑,粗野的笑,我永遠,永遠保衛(wèi)它,直到我死的那天?!保ㄟx自北島:《洛爾迦:我天生是詩人》),洛爾迦這樣說道。那種神秘的詩歌體驗如同光影,無處不在,純美變幻,音調(diào)充滿銀質(zhì)金屬般的生命力。用洛爾迦自己的詩歌解釋:“一種充滿思考/光輝而又文靜地歌唱/抒發(fā)天真的苦悶和憂傷/抒發(fā)天真的夢想。”(《新歌》,趙振江譯)。我們在西班牙的詩歌中目光輕輕搖晃,心就會轉(zhuǎn)動起來,帶著時間和聲音流動的秘密。
接著,在一滴水中,我們尋找詩歌的聲音……
撰文/閆超華
編輯/王銘博
校對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