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報訊(記者曹晶瑞)兩架載有特殊“光明使者”的航班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相繼起飛,來自北京中關村延慶園入駐企業(yè)的應急救援團隊兵分兩路,攜自主研發(fā)的照明無人機系統(tǒng)馳援緬甸和泰國地震災區(qū),跨越國界開啟救援。

 

“設備已通過海關快速通道!”“當?shù)貐f(xié)調組完成接機!”這是與時間賽跑的36小時。3月29日下午,極客橋公司作戰(zhàn)指揮中心的大屏上,實時跳動著跨國救援的進程。這場緊急行動始于3月28日深夜接連收到的兩份國際求援函——緬甸突發(fā)今年以來全球最強的7.9級地震,并波及泰國多地,兩國均請求中國支援夜間照明裝備。

 

“我們立即啟動‘蜂群響應’機制?!睒O客橋公司董事長胡克飛介紹,公司在30分鐘內完成人員集結,同步聯(lián)系民航部門開辟綠色通道。赴緬團隊將配合中國紅十字救援隊打通“黃金72小時”救援窗口,而泰國分隊則創(chuàng)下從接到請求到設備升空僅19小時的響應紀錄。

 

在泰國清萊府災區(qū)的斷壁殘垣間,極客橋G5無人機騰空而起的瞬間,現(xiàn)場搜救專家對著腕表說道,“10分鐘布設完成,這比我們傳統(tǒng)的照明車快了近十倍!”這款書本大小的裝備,展開后卻能投射出相當于20盞探照燈的亮度,其搭載的智能避障系統(tǒng)更可在7級強風和暴雨中穩(wěn)定懸停,連續(xù)作業(yè)時長超過200小時。

 

緬甸前線同樣見證著中國科技的力量。G系列無人機在夜空中撐起直徑300米的“光明穹頂”。有社交媒體發(fā)文稱:“這些中國無人機就像夜空中的北斗星,指引我們找到了被困在泥石流中的整個村落?!睋?,該設備特有的防水涂層和抗電磁干擾設計,破解了復雜氣候下的照明難題。

 

“這不是簡單的設備出口,而是系統(tǒng)性救援方案的輸出?!睒O客橋公司黨支部書記胡葉娜解釋。作為系留式照明無人機行業(yè)領軍企業(yè)、2020年入駐中關村延慶園的無人機企業(yè),極客橋公司已取得53項專利,其研發(fā)的照明無人機參與過土耳其、甘肅積石山、西藏日喀則地震,利奇馬和“煙花”臺風等100余次國內外搶險任務。

 

編輯 張樹婧

校對 李立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