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8點見,多一點洞見。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,眺望更大的世界。


北京80公里環(huán)二環(huán)濱水步道和城市綠道全線連通。新京報兩位記者從不同方向出發(fā),步行加騎行累計約8小時20分,實地探訪濱水“二環(huán)”。


記者注意到,西二環(huán)城市綠道有不少“小環(huán)線”,也就是說,市民可以綠道內的某個位置為起點,繞一小圈,這樣既不用走得太遠,又能不離開綠道。這樣的小設計正是設計者們?yōu)槭忻衽笥言O計的“彩蛋”。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(zhèn)綠化處副處長曹睿解釋說,在建設過程中,不僅要讓二環(huán)這一圈連通起來,還要在小范圍內形成“小環(huán)線”,這樣更適合居民休閑。


從建國門橋到東便門橋的1公里路程,很容易讓人回味明朝的歷史。這一段步行道,灰磚鋪地,路旁有復古路燈,旁邊栽著銀杏樹、元寶楓和云杉。在樹枝掩映中,行人會看到古觀象臺和明城墻。


探訪二環(huán)路時發(fā)現,很多行人并不是住在附近的人,他們對周圍人文景點并不了解。這時候步行道上的景點指示牌和文案推介牌就很重要了,會讓行人了解該地的文化特色。好的文案,還會把行人吸引到景區(qū)里面去。但是,現在步行道上的一些介紹牌因為放置時間太長,字跡已經模糊,甚至地圖都殘缺不全了。更換新的介紹牌,一方面能增加行人沿途瀏覽文化知識的樂趣,也能向外地游客推介北京的文化。


記者發(fā)現,有些濱河步行道的風景優(yōu)美,人流量比較大。除了散步的人外,也有人騎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在步行道上行駛。但有些橋下通道的路程比較長,目前沒有安裝照明設備和警示牌,人走進去會明顯感到環(huán)境昏暗。如果在里面安裝照明設備或者在外面放置警示牌,會增強步行道的交通安全性。閱讀全文>>>




到今年9月底,“50歲自駕游阿姨”蘇敏的出走旅行已四年。談到未來,她說想去國外自駕游,去瑞士看看,感受一下當地的浪漫。



以蘇敏故事為原型的電影《出走的決心》已于今年9月在全國上映,她鼓勵更多女性帶著家中的男性去看這部電影,體會婚姻生活中女性的不易。視頻>>>




近日,最高法“堅決杜絕變相阻止公眾旁聽庭審等公開不規(guī)范的現象”的表態(tài),備受社會關注。庭審公開對當事人和公眾而言是一種權利,而對法院則是義務和責任。


庭審公開具有多方面的價值。圖/IC photo


司法公開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,在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一以貫之。司法公開,不只是庭審公開,還包括立案公開、執(zhí)行公開、文書公開等諸多內容。在其他司法公開環(huán)節(jié),包括當事人親屬在內的公眾得到司法公開信息,多是通過法律文書。而庭審是公眾唯一親身參與,與司法人員、訴訟參與人“面對面”,當面獲取案件信息的機會。


庭審公開具有多方面的價值。從法院角度,將審判活動置于當事人和公眾的監(jiān)督之下,有利于法院更審慎司法,實現司法公正,而“看得見的公正”,也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。從公民角度,在親身參與、實現對司法監(jiān)督的同時,也是一次增長法律知識、培育法律觀念的契機。


庭審公開是司法公開的核心,具有其他公開環(huán)節(jié)無可替代的功能。為了實現庭審公開,刑事訴訟法、民事訴訟法等法律均明確,人民法院審判案件,除了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,不公開審理;涉及商業(yè)秘密的案件,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,其他案件“一律公開進行”。


個別法院對庭審公開的“恐懼”,也許“事出有因”。在一些案件中,少數旁聽者也確有過違規(guī)拍照、攝像等出格行為。但必須明確的是,制止出格行為,只能通過規(guī)范旁聽實現。無論出于什么理由,在法律要求之外,損害庭審公開的做法都是對司法公開原則的違背。閱讀全文>>>




年輕人研究所第64期來啦!你冬天習慣穿幾層衣服?年輕人為何開始翻新羽絨服?2024年你立下的Flag都完成了嗎?上周@新京報 就年輕人關心的話題發(fā)起投票,他們這樣說。



年輕人研究所>>>


編輯 賈聰聰

設計 朱靜暉

校對 張彥君